如何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好学源自好奇心,如何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4928 阅读

如何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好学源自好奇心,如何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好学源自好奇心,如何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幼儿的好奇心都非常的强,他们会在不停地看、听、摸、问中产生求知的欲望,如果孩子的好奇心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挫伤孩子探索未知事物的动力,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发展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呢,这成了一个难题。
面对孩子的好奇心作为妈妈我们应该用一个童心,来面对孩子的好奇心。从而幽默而俏皮的应对。陪孩子一起想象,以赞赏和鼓励的态度让孩子敢于探索,为孩子的好奇提供巧妙的帮助,引发孩子更加深入的思考。

孩子天然的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只要我们大人不去破坏阻挠,他就能良好的发展成学习的动力。回到问题,具体怎么做?
0-1岁的孩子对什么好奇就会拿到嘴里吃,家长需要做的就是收起危险容易吞咽的东西不让孩子看见,其它安全的擦洗干净,让孩子尽情的添。等孩子会说话的时候,他特别喜欢指认东西,对不认识的东西都想知道他的名字,而且知道并且能说出物品或人物名称的时候会很满足。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在孩子指着问的时候告诉他具体的名称,另外可以找一些认知的图画书,最好是有真实图片的,好过卡通的。
孩子再大一点喜欢问为什么,家长也不是百科全书,可以引导孩子自己思考,提出问题比告诉孩子答案更重要,你可以这么问:
你观察到了什么?你对什么感兴趣?你为什么会对这个感兴趣?
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会这么想?你还有哪些疑惑?
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想法?有没有考虑不周的地方?还需要怎么做来完善你的想法?你怎么实践这些想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要觉得自己知道答案就必须要教会孩子,也不要认为应该去帮孩子查找答案。直接给出答案是在阻碍孩子科学探索的过程。如果你对问题一知半解还会误导孩子。
综上,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并不是告诉他答案,而是引导他自己去探索去解答。这个过程让孩子更有成就感也更愿意付出努力。

让孩子想象力爆棚,家长需要怎么做?

什么是思维能力?简而言之,思维能力指的是孩子用大脑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的过程,孩子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换为理性知识,最终实现问题解决。什么是想象力?想象力是一种高级思维。是人在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者思想画面的能力。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完成的。一个苹果掉了,爱伊斯坦为什么就发现了万有引力?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如果人类没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思维能力,也许今天我们还在荒蛮时代过着原始生活。一般只要父母给孩子足够的探索机会,多接触新鲜事物,允许孩子表达,对于孩子的创造性表现和表达给予充分鼓励肯定,孩子的想象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不过,很可惜的是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思维能力却排名倒数第一。所以,保护我们孩子的想象力,刻不容缓。如何做呢?其实并不复杂。孩子们生下来就富有想象的天赋。大人们最该做的,就是不打扰,不阻碍,去诱导孩子们自己去思考问题。常常见到大人带小孩出去玩的时候,说太多话。比如出去玩的时候,为了给孩子增长见识,就会不厌其烦的指着所见到的事物,不停的给孩子解释。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其实大可不必。当孩子认真看世界的时候,我们闭嘴,孩子的心,思想才能不受干扰。孩子开口问了,那我们再告诉孩子答案也不迟。爸爸陪孩子在看有关飞机的图书时,可以这样问孩子:你能想象未来的飞机是什么样子的吗?如果让你造一架飞机,你会怎么造呢?会造出怎么样的飞机呢?孩子在思考和回答过程中,肯定会发挥其想象力。其实年龄和学识并非扼杀想象力的凶手,那些伟人,奇人不但知识渊博,也同意想象力惊人,因为他们学习知识,却保留这对知识的质疑,相信一定有更多超越已有知识的空间,于是想象力因为知识而变得更加有力,有方向。“想象力比知识重要”,这是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到后来,就被推论为:“想象力和知识是天敌。人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想象力会消失。因为知识符合逻辑,而想象力无章可循。换句话说,知识的本质是科学,想象力的特征是荒诞。”这其实是谬论。前述我们在给想象力下定义的时候,就已经很清楚地看到了:想象力不是无源之水。它需要基于必要的知识。人类想要飞行,为此最后制造了热气球、直升机、飞机等等,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看到了天空中的飞鸟的自由。伟大的作家写出的各种美丽奇幻故事,也并非无中生有,其中最能打动人心的情节,也都遵循着现实世界的最基本规律。没有知识,或者缺乏人类通识的了解,那么再“脑洞”大开,也是无法想象的。所以,我们一直强调要让孩子多体验、多探索,多给他们机会亲自动手去实践。首先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生存经验;同时保持和发展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最后去捕捉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产物,进行思维加工,使之变成有价值的成果——这就是想象的过程与价值所在。孩子的想象里无处不在,父母只要开放自己的思维,放开孩子的手脚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