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别林来中国是哪年 茶馆导演谢添什么地位?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3977 阅读

卓别林来中国是哪年

茶馆导演谢添什么地位?

茶馆导演谢添什么地位?

谢添,中国著名演员、导演。
1933年在天津开始业余话剧演出,曾参加鹦鹉剧社,演出田汉、曹禺等人的剧作。
1936年谢添初登银幕。作为演员,谢添被称为“银幕上的千面人”,也被誉为影视界“四大名丑”之一;而作为导演,更是被誉为“中国的卓别林”。
2003年12月13日,因心脏衰竭在北京去世,享年89岁。
《茶馆》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谢添执导,于是之、郑榕、蓝天野、黄宗洛、英若诚等出演。该片改编自老舍所著的同名话剧,以老北京的裕泰茶馆的兴衰历程为背景,讲述了20世纪初至解放前夕中国普通民众经历的苦难和生活逐步崩溃的故事。

为什么会对卓别林时期的电影有恐惧感呢?

你的问题很有意思,我也很喜悦回答这类问题,因为比那些痛苦的问题轻松许多。
按照生本能心理学的情绪波纹理论所示,只要有情绪反应,就一定有引起情绪反应的刺激。既然卓别林时期的电影让你有了恐惧感,这个恐惧感就是一种情绪,那么一定是电影引起了你的恐惧感。那么具体的方向,我们就可以从电影的内容、人物、环境、色彩、声音等各方面来考察。
卓别林时期的电影是无声电影,这会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神秘感。当然产生神秘感的同时也会有一种恐惧感,对未知状况的恐惧感,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这是莫名的恐惧感。
据我回忆,卓别林时期的电影都是黑白的,而且由于光线不充足,造成电影画面一明一暗的,影片画面的中心亮度高,四周发暗。而且影院的环境是全黑的,电影幕布四周也是黑漆漆的。周围的环境和电影画面的融合,给人一种幽暗神秘的恐惧感。
还有人物的因素,黑白电影的人物给人的感觉是呆滞、僵化的,加上放映速度的原因,人物一蹦一跳的,是不是有点僵尸的意味呢?可能对每个来说,感觉不一样,恐惧感也会不同吧。
综上所述来解释恐惧感,是不是能说明一点原因呢?虽然心理学研究感觉、情绪的范围广泛,但对每个具体问题却不一定有明确的研究,所以我上面的表述也是基于一种心理学基础的猜测,仅供参考。

恐惧来自搞笑背景的真实,卓别林的电影所取的题材都是当时美国经济大萧条真实的环境,是饿死穷人的年代,他在电影里还美化了些,描述成还有美丽的女孩,还有人等你下班,真实的情况穷人不但饿死街头,找不到工作,只能吃皮鞋还要被流氓欺负,报警还要蹲班房。跟现在的社会情况落差太大,不忍心看到主角光环一次又一次的破灭。中国和美国目前的电影的软肋就是主角光环,网文罪臭的也是主角光环,为什么人们接受不了冰与火之歌的结局,就是接受不了现实和所谓的坏人当道,卓别林的电影是带给人们生命的火花,走出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