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讨好父母怎么改变 如何杜绝孩子看别人脸色,讨好别人的行为?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1122 阅读

孩子总是讨好父母怎么改变

如何杜绝孩子看别人脸色,讨好别人的行为?

如何杜绝孩子看别人脸色,讨好别人的行为?

你好,但从你小孩子的的这个表现(孩子为了玩手机,总是说:“奶奶我乖乖的听你的话”,奶奶也总是说:“你乖乖的听话,奶奶就把手机给你玩”。),我其实觉得你家小孩子很聪明,因为他能够将事物的关联很好的联系在一起,目的性很明确,而不是简单来说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但是这样的行为模式也会给小孩子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你或许已经从你的担忧当中发现了一些,你可能会担心自己的孩子变得见风使舵,墙头草两边倒,当面对利益诱惑的时候,不能够坚持自己的主见,当父母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真正是想要什么的时候,我相信这是一件让每个父母都感觉到害怕的事情。而这种教育方式很有可能造成他的讨好型人格,他们从小缺乏了自我价值感,“讨好”是他们唯一知道和掌握的获取自我价值感的渠道。
小孩子或许很听奶奶的话,但是当奶奶不再拥有手机的时候呢?小孩子是否依然会听话?父母的权威性在小孩子面前其实也已经被这种教育方式给消耗殆尽了,因为在这段教养方式里面,所有的都是利益驱驶的,显得太目的性太成人化,而小孩子本应存在的天真,真诚却找不到了。
我们有的时候在教育小孩子的时候不要过于强调懂事,而是要告诉他为什么需要这样做,这样做不是为了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话,而是选择这样去做本身就有他的目的,最简单的一句话就是别把小孩子当小孩子,要当小大人来看待。

家长的讨好型人格会遗传给孩子吗?

朋友你好。这里是心理咨询师老友手札,很高兴回答朋友你的问题。
在探讨性格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提到先天、后天这两个词,并且也会倾向于认为“后天起到的作用更大”。
就好比,刚出生不怎么哭闹的孩子,未来经历一些事情之后,也会变的活泼开朗、小时候开朗的孩子,也可能因为一些经历在成年之后变得消沉或者内敛。
在这里我们要看到“学习”与“经历”的重要性。
当然,人格与性格是不一样的。后者倾向于是指“我会怎么处理事情”,前者倾向于“我是什么样的”,而在讨好型人格上,两者也有类似的地方,即它们都包含了“我是什么样,以及我会怎么处理”。
那么讨好型人格,就是“我是一个习惯讨好他人的人、我也习惯用讨好去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而无论是人格还是性格,其实都与后天有非常强的关系。因为在小时候,我们多数都会去讨好父母,因为我们需要依赖父母,不听父母的话,我们往往就难以生存。可到了青春期的时候,我们又会用叛逆来让自己独立,由此之前的讨好、听话可能会得到改善。
单纯从这个角度,我们就可以说“出现的并不是遗传”。我们可以说“生物的本能,即我需要依赖父母,才能生活”这个本能有可能会带来“讨好”。
而从“学习”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认为,如果父母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往往使用的是趋炎附势、投其所好,那么我也可能会习得这样处理问题的方式,变得开始讨好。但是这属于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是我们可以改变的;
同时呢,也还有经历的影响。我不知道朋友你是否看过“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如果有的话,你会发现小时候她没有得到父亲的关注,而为了获得父亲的关注就一直努力在讨好父亲,但始终没有收获很多,所以后半生基本上都是在讨好他人,并希望他人能给自己关注、重视、认可与爱。这个层次延伸出来的就是“经历让我们的内心欠缺了一些东西,所以,我需要通过讨好他人来获得”。
当然了,后者也可以归类为原生家庭影响,不过,生活中并不是只有这种情况,所以就单独拿出来说了。
无论是性格还是人格,都与后天是有关系的,有很大概率可以改变。但是如果是人格障碍的话,有改变的可能,但会比较难。
感谢朋友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