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为年轻父母解决育儿问题 老人带孩子时父母应该怎么配合?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4647 阅读

怎样为年轻父母解决育儿问题

老人带孩子时父母应该怎么配合?

老人带孩子时父母应该怎么配合?

我自己孩子快六个月,也快要上班了,所以也是我的婆婆帮我带孩子。
目前我们年轻人的工作压力比较的大,我国约有一半的儿童正在接受隔代教养。隔代教育有利有弊。如何扬利除弊,充分发挥隔代教育的优势,是祖父母和年轻爸妈们该共同关注的问题。
隔代教育的优势
一、隔代教育的优势
·祖父母具有抚育孩子的实际经验,可以弥补年轻父母在养育孩子方面的知识空白,发挥祖父母的经验优势。
·由于不再有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拖累,祖父母在心态上比工作紧张、压力繁重的年轻父母要平静得多,所以会比较有精力和耐心去陪伴、教育下一代。
·俗话说得好“老小孩,小小孩”,也就是说老人自身有一种儿童心理,特别喜欢与孩子玩乐,极易与孙子女建立融洽的感情,因此也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感情基础。
·孩子由祖父母接去教养,年轻父母便得以解除后顾之忧,专心致力于事业、工作上。
·隔代教育也可以缓解老人家的孤寂,使其从孙子女的成长中获得生命力,看到自己生命的延续,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对老人保持健康的心态大有裨益。
二、隔代教育的劣势
·溺爱
许多老人家常会存在着一种补偿心理,将自己年轻时无法给予子女的优渥生活照顾,全数转移投射在孙子女身上,而这种宠爱往往很容易变成毫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什么事都一手包办代劳,以致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的结果。还有的祖父母因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缺点因长期得不到矫正,遂养成不良的行为和性格。在祖父母庇护下的孩子,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极端胆小怕事、不合群、寡言少语、应变能力差、性格内向另一个极端则是放纵欲强、专横跋扈、难以管理、性格外向,在家里是个小霸王,到了外面却毫无独立能力,碰到问题,只知道躲到大人的身后寻求保护。
1,让老人了解教育误区
不同的时代对于教育的观念也是不同的。在祖辈时期,早期教育与智力开发几乎是画等号的。而且,很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容易因为爱孙心切,而会帮宝宝做太多事情,间接地让宝宝失去学习的机会。因此,如何让祖辈了解新一代教育的核心概念,请他们一起配合爸妈,是教育宝宝的关键。
2 应与老人保持正确的一致性
在老人帮我们带宝宝的过程中,他们未必会了解我们的教育观念。我们可以学习“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妈妈,在外公外婆带宝宝之前先让他们恶补一下婴儿生理心理知识,了解教育的方法。当我们与老人在教育观念上发生差异时,我们一般可以这样做:
(1) 聆听
老人有时候会固守一些传统的育儿理念,大多数还是可以被我们接受的,比如生理护理,比如辅食制作。只要不是严重的观念问题,我们就可以先听从或借鉴老人的意见,然后再慢慢和风细雨地把我们的观念阐述出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希望孙儿好的,只要我们做晚辈的用合适的方式与他们交流,他们是会愿意接受我们的正确理念的。
(2)曲线救国——借别人的嘴说话
如果意见上真的与老人发生了重大分歧,也不要针锋相对,建议采取“曲线救国”的战略,即借别人的嘴说你想说的话,留些可以交流的可能性。因为在对待宝宝的教育上,我们与老人的目的是共同的,只要达成了科学教育的一致性,绕个圈子别跟老人拗可是很不错的选择哦。
结语:
目前我们都忙于工作,所以孩子小不得不要长辈帮忙带,其实他们带孩子也是比较的幸苦,所以我们也是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他们也是不容易带一个孩子,一般情况下,祖辈们教育宝宝的“深厚功力”可以帮助年轻爸妈解决很多育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也给了年轻爸妈很多的启示。我们不妨多听听他们的意见,与他们一道,为宝宝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让全家老小因为教育宝宝,话题更多,关系更亲密,更快乐。

育儿先育己,你都是怎么做的?

对于“育儿先育己”的意义,曾经我以为是说教育孩子先教育自己;后来我又认为是说想要孩子做到什么,自己先做到什么;现在,我越来越体悟到,“育儿先育己”是说:养育孩子,先要养育好我们自己。
除了浩途家庭俱乐部创始人这个身份,我还是一位13岁男孩的妈妈,在育儿育己路上也许你也像我一样,对同一个理念,有着阶段分明的理解。
01
第一阶段:扫盲
教育孩子需要先教育自己
13年前,我属于职场精英,忙于一个接着一个的项目,生了儿子,哺乳了5个月,便给儿子断奶回岗位了。
在孩子2岁前,我凭着本心去爱孩子,只要和他在一起,我便陪着他爬、陪着他钻桌子,以便能对他的喜怒哀乐感同身受。
我从来不看任何育儿书籍,也没听过任何专家讲座。
直到有一天,2岁的儿子忽然拿着金箍棒把客厅矮柜上的东西全部扫落在地上,随着我老公一声大喝,我呆立现场,看着儿子惊恐的眼神,我不敢过去安抚他,怕老公说我慈母败儿。

来,我在美国芝加哥出差时,看到《How to talk so kids will listen how to listen so kids
will
talk》,才知道爱不需要理由,爱需要方法。于是如获救命稻草般将它捧回家,然后纠集一群妈妈成立了Howto读书会来一起分享正确的育儿方法想以此种
方法将爱正确地传递给孩子。
那段时间,我疯狂地组织了各种专家讲座。犹记得,第一次请的是大李(李跃儿),一位爸爸在讲座后追着大李提问题:“难道我看着儿子搭积木搭得很幼稚,我不该示范给他怎样可以搭得更好?!”
我模糊记得大李是这样回答的:教育孩子先要教育自己,要先懂得给孩子留出足够的成长空间。
02
第二阶段:分享
越给越有,内化育儿理念
大约听了8次不同专家的讲座后,我知道了孩子的敏感期,知道了“小儿科”的事儿需要留给孩子自己做,知道了成长需要浪费时间,知道了有一种爱以放手为目的......
可是,知道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毕竟,所有的育儿理念和方法需要通过我的认同和内化才能得以践行呀。
怎样内化?怎样做到?“越给越有”是我为自己找到的方法!
我不断地做着公益分享,似模似样、有章有法地分享自己认同的育儿理念和方法。尽管,在生活中,我仍然时不时地将意志强加于儿子身上,有时会替儿子答话、甚至也想他按照我的方法去搭积木......
用比较正向的说法来总结这一段:我就像一只尚未学会飞的天使已经开始努力向人间播洒爱了。
我当时仍旧十分推崇育儿先育己,不过,我重点在强调身教大于言传,想要孩子习得正确的沟通方式,我自己先要做到。
03
第三阶段:拂尘
及时释放,恢复清亮的自己
我很努力地做着好妈妈,甚至写了一本职场妈妈心灵成长小说《我要做个好妈妈》。
终于有一天我发现,生活根本不是说我努力迈上一个台阶,就在这个台阶站住了,童话里说的“从此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真的仅仅是一个童话。
生活在琐事中行进着,一个七日接着一个七日。我掌握的育儿方法,如同段誉的六脉神剑,忽而好用,忽而就发挥不出来了,我为此深感挫败和沮丧。
我终于必须正视自己也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也有七情六欲,当我有负面情绪的时候,便如我心蒙尘,常常无法看见孩子,哪里还顾及得到是否伤害了他。
意识到这一点,我开始坚持参加浩途每周的沙龙共修。在沙龙中养育自己,温柔地对待自己。感恩浩途自助成长机制,孕育了一个温暖、安全、信任的场域,让我能够在接纳的氛围中,将自己这一周的挫败、怨恨、无措等感受释放,恢复一个清亮的自己。
这个阶段,就好像六祖的大师兄说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04
第四阶段:拆台
让自己的生命绽放,还孩子生命的自由
在周复一周的沙龙中,听不同人的故事,逐渐发现,有的人会被某句话所伤,而自己却不会。反之,自己会被伤害的地方,别人却可能无所谓。
我在想,这是为什么?
某一天,我灵光乍现,忽然悟到:因为每个人有“台”的地方不一样。

得我坐月子的时候,住在婆婆家,我的好朋友来看我。我婆婆很热心地招呼着她进我的屋,一看我被子没叠,便手脚麻利地帮我叠被子,同时嘴里唠叨着:“我这儿
媳就是懒,从来起床不叠被子。整个儿一大小姐!”婆婆离屋后,我的朋友大跌眼镜地说:“你婆婆怎么这样说你,当着我面数落你,你怎么也不生气?”
我吃惊地望着我的朋友说:“她在数落我吗?我没觉得呀。”
因为我这里没有“台”,所以没地儿落尘埃。应了六祖说的那句话:“明镜本无台,何处惹尘埃。”
我清静的心看到的是婆婆热心招呼我的朋友,还帮我叠被子。如果我对“懒”“大小姐”这样的“尘埃”有“台”,即翻译成是对我的攻击,是说我不好,我恐怕很难不做出反击的回应。
悟到这一点,我的“育儿先育己”进入到了另外一个层次——“拆台”!我
留意各种引起我负面情绪的“台”,究其原因,然后根除,每拆台一个,我便多了一份自由!比如:类似“你倒是快些呀!”的这种催促,曾经总能激怒我,因为让
我觉得无能。无能是个“台”,而这不期而来的催促则是尘埃。“允许”是拆台的有效办法。当我允许我无能时,这个“台”便拆掉了。
记得有一次
儿子和我约好楼下见,我姗姗来迟,儿子一见面就不耐烦地说:“你怎么这么慢!”我坦然承认道:“我是挺慢的。”然后我特理解地对他说:“因为妈妈下楼的节
奏和你预期的不符,你生气了。”他点点头。我继续说:“挺正常的。当一件事儿和人的预期不符时,人是会生气的。”这句话说完,儿子便释然了。我俩有说有笑
地出行了。
我没有因为他对我不耐烦而批评他的态度。因为知道自己拆台的辛苦,我越来越不愿意给孩子“筑台”了。如果我说:“不就多等了两分钟吗?急啥?妈妈养你这么大,等个几分钟你就不耐烦了?!”这就是在给孩子“筑台”,今后他会为自己有负面情绪而觉得自己不够好。